找到相关内容1147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在台湾学术界的论述?

    ]  就刘氏质疑三系中观学派「缘起自性空」的说法,龙树对于性空的理论,虽以破一切,可是空性立场预设到最后,仍不出形而上的范围,龙树似乎已陷入循环论证的矛盾,印顺导师却把自性空当作成第一义,误判为是了...基础,刘氏以为:「印顺导师所讲的,『一切毕竟空,于毕竟空中能缘起有』和龙树的『以空义故,一切得成』,不能(或不只)如印顺表层解释的」,[48]做为理论根据之一。  到底不了义说是否可归属于性空这一...

    释禅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3862967.html
  • 《楞伽经》导读(一)

    缘生(依缘起法则而生)。   般若系列经典所说,其实即是说一切的本体(自性),并且教导如何去证悟诸法本体(有时说为“诸法实相”)。   在《文殊般若》中,即说“众生界”的本体如“佛界”的本体。所以...法性体净。一切心  识不能缘起,诸余觉观不能分别,邪念思惟亦不能缘。法离  邪念,无明不起,是故不从十二缘生,名为无相,则非作  ,无生无灭,无边无尽,自相常住。   这即是说,当众生的色受想在识等“五...

    谈锡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663964.html
  • 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——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

    、空相  应、随顺缘起,彼不顿受持,不至到受,闻彼说者不欢喜崇习;而于世间众杂异论、文  辞绮饰、世俗杂句,专心顶受,闻彼说者欢喜崇习,不得出离饶益。  《杂阿含经》为古代印度的传统佛典,佛陀在其中...也有大乘不二,文  字与道合一的观点。禅宗初期藉教悟宗,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仍可依傍经教,达摩之  后,教禅分立,“不立文字、教外别传”的禅门宗风已然有不同的面貌,然而到宋代何以  产生文字禅?唐代...

    萧丽华 吴静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5864081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1)

    鲜明清晰,  真是妙不可喻!”  [补述说明]  就根本而言,连非常笨的人都知道芝麻油始终潜存于芝麻籽中,这是众所皆知的常识,然而,若不明白缘起的根本(此处是指所有将芝麻制成油的实际步骤),  看不...前生努力所带来的功力、洞察力,这些足以形成今世先天上的主要特质;其次是他们在这样的潜能上,对掌握修行良机所付出的热忱有多少?修得有多如?  三层次瑜伽行者的差别,可在下面例子中,透过对同一本经典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564248.html
  • 读印顺大师《心经·讲记》—兼与王永元老居士商榷

    悟性空缘起之理而有。要想彻底的度苦,就像印公所说的,「必须体验空性,了知一切空,生死间的苦痛系缚,才能彻匠解除三如印证以佛经则是《心经》中「无苦集灭道』诸语。这样的解说固然干脆爽快,但并不一定能为...身心变化昕引生的苦痛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;二、因社会关系所发生的苦痛——爱别离、怨憎会;三、因自然界——衣食等欲求不得所引生的苦痛三印公这样的概括分类,自有他的的深意。  一切有为,都是缘起相待的。「讲...

    鋆 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1164276.html
  • 存在与无明——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

    所起;不知善不善,有罪无罪,习不习,若劣若胜,染污清净;分别缘起皆悉不知。”《缘起经》云:“云何无明?谓于前际无知,于后际无知;于内无知,于内外无知;于业无知、于异熟无知、于业异熟无知;于佛无知、于...、三世的时间分位和六因、四缘、五果的因缘学说构成。所谓“三世有”的“”并非缘起的生活现象,而是从缘起现象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纯粹的逻辑可能性,是在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实有的“法体”,具体地说就是五位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064438.html
  • 海德格与龙树:从“语言”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(下)

    进行。修习智慧,断诸烦恼,趣证圣果。“人”依缘起来说,是一不实存的存在者;是由所谓的广五蕴”、广四大”组合而成。但因人却将此一不实的存在者,执为实有的主体,所以引发了许多的烦恼——即苦。而佛教站在...的目的与看法:即人们无法正确理解缘起的真义,所以产生种种错误的认识。龙树为了让人能正确认知佛陀宣说实相的真理,因此他造论阐述:  佛欲断如是等诸邪见令知佛法故,先于声闻中说十二因缘;又  为已习行有...

    妙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4764837.html
  • 中道的人生观——缘起法则之体现

    中道的表现。  行中道者不亢不卑,有智慧而明白自己与环境实际的情形。不作无来由的非份之想。而若有所行则皆中节。深解一切缘起性,故无论得任何境界皆不生实有之想而不黏着。不着则无有“我慢”之过失。虽不...自苦的事罢了。但问题是只要人仍有这种想法在,就表示了他仍未了解缘起,仍未能掌握中道。大家想一想,现在的佛教徒是不是多少都有一点“吃苦就是偿业”的思想?这个思想和过去印度人的苦行有很大的差别吗?当时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365182.html
  •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——以《中论·观去来品》为中心

    为指导原则的运动观,对运动进行深层次的剖析,发现运动只不过是运动者、名言概念、时间、空间等一系列合成因素的有机协调统一,且彼此相因相待,互为依存。因而得出运动是没有实在性,为因缘所生法的结论。依缘起...揭示宇宙缘起性空的真相而设立,是为了破除一切妄想与戏论,而不是仅仅为否定而否定。  文中对“去”(即运动)详尽地分析,原来它是由运动的名言概念(去)。运动者(去者)、运动的具体行为过程(去、去业)、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865186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的九个重点问题

    业极深,善根几乎湮没不见。虽然人的根机千差万别,但从缘起的角度来看,亦非固定不变。如声闻种性者,若不断给予菩萨道的教化和熏习,久而久之,也可能回小向大,转为菩萨种性。而无种性者,若有因缘听闻佛法,不断...从三性透视世界。佛法对世界的认识,包含对世界的分类和归纳。五蕴,是将世界归纳为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元素;十二处,是将世界归纳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(六根)和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(六尘)十二种元素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3665358.html